熱門文章

2022年8月11日 星期四

突破僵局,改變自己

 




🌵為什麼改變自己這麼難?

 

不論是忌口、多運動、戒手機,

還是調整作息、記帳存錢,

我們在新的一年許願,渴望重獲新生,

又年復一年再次許願,希望這次有所不同。

 

我們嘗試各種方法,

過程各有曲折,唯一不變的是,

越想改變,越是挫敗,

越是用力,反彈力道越大,

就像減重最常聽到的「溜溜球效應」。

 

🌵為什麼會這樣?

 

因為我們以為頭腦自我可以「控制」一切、

意志力也可以「戰勝」一切,

因而時常勉強身體自我、打壓情緒自我,

結果陷入自我對立的僵局,

甚至是身心反彈失調的惡性循環。

 

🌵所以就放棄嗎?

 

在改變與放棄之間,

還有個選項,是練習「尊重」:

尊重內在心智系統的自主運作,

尊重改變所需的不可預期過程。

 

停下「控制」的慣性,

敞開心胸、聆聽心聲,

投入生活、尋求指引。

 

🌵空等就會有改變發生嗎?

 

當然不會。

我們終究必須採取行動。

但什麼樣的行動,

才能避免「自我對立」同時「醞釀改變」?

 

我們真正需要的,

也許不是壓抑慾望,

立下那些光鮮亮麗的目標,

又感慨自己意志不堅難以達成。

 

我們真正需要的,

是「如實接納」自己與他人:

關於我們如何失去安全感、信任感和動能,

關於我們如何陷入「身心失調」的惡性循環,

關於生活中大大小小「戲劇三角」的負面影響。

 

在這過程中,

我們才有機會真正「認識自己」,

也才有足夠的動力花費心力「善待自己」。

 

一方面,試著安排更多日常的「精神生活」:

在城市裡隨意散步、聆聽大自然的聲音、抱抱心愛的寵物、來點香氛或精油……

透過小小的生活儀式,穩定焦躁不安的自律神經。

 

另一方面,允許自己嘗試小小的「樂趣行動」:

動手做的小樂趣、傻氣的小奢侈、無傷大雅的小冒險……

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,

給自己一點樂趣和滋養,

同時更認識自己的偏好。

 

然後我們才有餘裕練習「睡前儀式」:

睡前30分鐘放下手機,閉眼冥想,

醞釀專屬個人的夢境,關照潛藏的熱忱與夢想……

讓我們得以屏蔽「雜訊」的干擾、越過「市場」的藩籬,

試著與更廣大的「大宇宙」連結、尋求靈性指引。

 

🌵具體行動

 

刻意練習增能三寶:

呼吸螺旋、藝術之約、晨間隨筆,

我們放下「頭腦自我」的控制慣性,

關照「身體自我」的需求、

傾聽「情緒自我」的渴望、

尋求「靈性自我」的指引。

 

把「頭腦自我」的意志力,

用在真正的「善待自己」,

而不是壓抑慾望,

我們才有機會凝聚四個自我的共識,

挖掘出表層慾望下的「內在渴望」,

進而滋養自己、祈求資源、邁向幸福。

 

真切地投入生活,

同時在過程中耐心地尋求靈性指引,

讓許下的願望,

成為「身心平衡」下的自然結果,

不再因為「過度努力」的妄作,

陷入「身體過勞」導致代謝失調,

或是「情緒反彈」反而暴食暴買的痛苦輪迴。



增能三寶 系列之六

📖 創作,是心靈療癒的旅程

📖 《變的美學︰一個顛覆傳統的治療視野》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