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文章

2020年6月1日 星期一

職業倦怠

 





🐨職業倦怠,是課堂中常見的主題。


學生時代,我們兢兢業業,為了讓生涯有更多選擇。

出社會後,我們繼續兢兢業業,努力站穩腳步尋找一席之地。

直到我們成為前輩、督導、主管、資深專業人員,卻也不知不覺陷入停滯,
憂喜參半地迎接這種「大致底定」的感覺。

確實有一些更有趣、更有挑戰性的事物,在我們眼角餘光處閃耀著。

但我們告訴自己,那屬於「有創意、有才華」的人,
然後默默留守熟悉的崗位。

或者我們對自己喊話,
要更上一層樓,要追求更多知識、更多證照,甚至更高的學歷。

卻拿不出相對的熱忱,找不到前進的動力。


/
因為內在小孩不配合。

因為內在小孩的需要的是培育,而不是培訓。


/
培訓,是精神上的仰臥起坐,出自紀律。

內在小孩頂多消極配合,往往了無生趣眼神黯淡靈魂出竅。


培育,是無條件的關懷,出自於愛。

我們寫晨間隨筆,聆聽內在小孩的心聲,
和他一起宣示自己的好惡、期待、認同與夢想。

我們進行藝術之約,陪伴內在小孩在生活中冒險,
和他一起在過程中敞開心胸,接收來自各種源頭的指引。

我們跳螺旋舞,釋放滯留在情緒糾結裡的能量,
和他一起鬆開文化與創傷的枷鎖,日漸回復原有的天性。


日積月累的陪伴關懷,
讓我們逐漸發現內心真正喜歡的穿搭、擺設、嗜好……

雖然無法讓生命瞬間煥然一新,
但可以為單調重複的生活注入新元素,
讓停滯的能量開始轉動,重拾活力。


/
探索的足跡也許瑣碎,一時之間看不到章法,
但繼續走下去,就會找到出路:

「我要學跳舞!」「我要寫小說!」「我要學烏克麗麗!」

因為我們猛然想起,
我們曾經羨慕隔壁同學想學跳舞就學跳舞、
崇拜某個作家寫出深刻動人的小說、
嫉妒親戚小孩彈得一手好鋼琴……。


/
錯過的學習機會無法回頭,
但長大成人的我們,可以練習當自己的好父母,耐心培育自己。

隨著時間遞嬗,
對自己小小的投資,總有一天會累積成大大的不同,

讓自己成為那個「有創意、有才華」的人,
不再陷入羨妒他人、看輕自己的情緒輪迴。



增能三寶 ✨系列之四

📖 《創作,是心靈療癒的旅程

📖 《螺旋舞:打開身體的結,找回快樂的你》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