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文章

2020年11月2日 星期一

創作自己的生活

 




當我們看到「創作」,想到的往往是具體的作品,

是小說、舞蹈、畫作、雕刻……各種形式的藝術。


我們很常忽略,

即使沒有明確的藝術夢想,即使做著朝九晚五的工作,

每天的生活,就是最能代表自己的「作品」。


/

在有限的時間心力下,用心安排自己的一天,就是我們的「創作」。


工作壓力讓我們喘不過氣,例行事務讓我們失去熱忱,人際應對讓我們神經緊繃……

我們可以消極地,大吃大喝、整夜追劇、血拚購物……

也可以練習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,每天排入一件「讓自己開心的小事」。


也許是,

嘗試味道好聞的沐浴用品、回味小時候最愛吃的零食、編輯一個音樂播放清單,通勤時放來聽……


也許是,

逛花市挑選喜歡的植栽、買有趣的食材回家料理、在住家附近散個步,東看看西看看……


/

不貪心不求炫,一天一件小事就好。

重點不是花錢,也不是打卡,而是用心。


相對於強勢擴張的工作與家務,

每天為自己安排一件開心的小事,

看起來也許微不足道,持續練習卻很不簡單,

考驗著我們對自己的愛,尤其是耐心與信心。


正因為時間金錢心力皆有限,我們必須發揮巧思、用心安排,

讓生活一點一滴染上自己的色彩,日積月累描繪出獨一無二的自己。


增能三寶 系列之七

📖 《創作,是心靈療癒的旅程


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

夢中動物

 





🌾你曾經夢過動物嗎?


我們在蜜雪兒・歐巴馬的自傳裡,讀到一個有趣的夢:

白宮草坪設置了「可愛動物區」,裡頭卻是獅子、老虎、黑豹、獵豹,令她心生不安。

管家說,「不要緊的,牠們都打了鎮靜劑。」

四隻大貓,慵懶溫和,搖著尾巴,好像真的無害。

她小心走近,不料獵豹首先發難,筆直疾速衝向她.....

「你不是說打了鎮靜劑嗎!」

蜜雪兒在噩夢中驚醒,開始反思「第一夫人」的沉重包袱,以及馬不停蹄的官方行程,是如何壓抑了她獨立自主的天性。


/

為了適應社會,我們往往不得不壓抑天性,帶著迷失自我的隱憂,行走江湖。

夢中動物提醒我們,有些更原始、更有力量的自我面向,一直潛伏在內心深處。


/

一個溫暖貼心、事事考慮他人的人,夜裡夢見一隻鳥,叼起她平日隨身攜帶的保溫瓶,憤怒地朝地面重摔。

醒來之後,她開始練習聆聽自己的心聲,挪出時間心力投資自己和夢想。

一個害怕犯錯、事事追求完美的人,夜裡夢見自己走在黑暗的荒野,深不可測的泥淖中,有巨大的鱷魚用晶亮的眼睛望向遠方。

醒來之後,她開始練習正視自己的企圖心,在平順的職涯中嘗試轉彎與冒險。

有人甚至在夢中和動物聊了起來,還得到建議或指引,醒來之後久久難以忘懷。


/

夢中動物,提示了我們被壓抑的多元樣貌。

親近夢中動物,就是親近自己的天賦潛能。



關於夢的二三事 系列之三

📖《改變人生的100個夢境

2020年7月9日 星期四

大宇宙

 





🌙人生總是有這樣的時候


運氣不好心情惡劣、生活被厚重的低氣壓壟罩,狂人、惡毒玩伴(註)也聯袂來攪局……。

越是這樣不順遂的時刻,「增能三寶」越是重要。


晨間隨筆、藝術之約、螺旋舞,

刻意練習這些工具,

我們向內培育自己,同時向外延伸自我,在黑暗中尋找突圍的機會——

越過外在的狂人和惡毒玩伴,越過內在的沮喪挫敗和自我懷疑,設法和更廣大的「大宇宙」連結。


🌙「大宇宙」是什麼?


一種信仰、良善的總和、廣闊的心智系統、超越人類的無形力量。

至於要不要相信,「大宇宙的安排有祂的道理,生活終有撥雲見日的一天」?


我們選擇相信,

因為這樣可以讓人心懷希望,在好壞參半的人生中,

積極尋求指引、發掘意義,進而採取行動、調整軌道,避免掉入自暴自棄的陷阱。


如此一來,

我們才有足夠的心力,在烏雲密布的曖昧陰霾中緩步前行,直到撥雲見日的那一天。



|註|

狂人:指的是極度自我中心的人。通常有雙重標準且待人忽冷忽熱,吹皺一池春水或試圖捲起千堆雪,只為了試探並享受自己的影響力。


惡毒玩伴:指的是人生陷入停滯,因而無法祝福別人發揮才華的人。



增能三寶 系列之五

📖 《創作,是心靈療癒的旅程

📖 《4%的人毫無良知,我該怎麼辦?》


2020年7月2日 星期四

夢和現實是相反的?

 



🌾夢和現實是相反的?


有時夢到自己或親友死掉,

因為場景太逼真,

醒來之後心裡還是毛毛的,

於是拍拍胸口默念著:

「夢和現實是相反的吧?」


/

與其說相反,

不如說夢中事件都是一種「隱喻」,

所以確實不用過度害怕噩夢成真。


/

夢中的死亡,

通常代表某個人生階段的結束。

也許是「某段關係」走不下去了,

也許是「原有處世風格」行不通了,

也許是「舒適圈」已經無法滿足自己……。


夢中的死亡,

帶來成長改變的契機,

呼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採取行動,

方能跨越「死亡」,迎向「新生」。


關於夢的二三事 系列之二

📖《改變人生的100個夢境

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

日有所思夜有所夢?

 



🌾日有所思夜有所夢?


夢境的場景、事物、人物、劇情等等,

確實會反映日常生活,

但不會完全按照我們的想法來演出。


白天想著中樂透,不代表就會夢到樂透號碼。

即使真的夢到神秘的數字組合,拿去簽也不一定會中。


因為背後的編劇是「潛意識」,

祂關心的範圍,大大超越意識層面所思所想,

深入自我認同的缺口,

俯瞰生涯發展的困境,

照亮不願承認的夢想。


/

一個白天想著中樂透的人,也許會夢見找不到錢包,

因為他內心深處真正的嚮往,是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價值。


他也可能夢見自己,以奇怪的姿勢卡在狹窄的通道裡,

因為他內心深處真正的嚮往,是在生涯上跳脫主流期待,走自己的路。


/

夢境不是單純地重演白天所思所想,

而是更積極地用故事提供我們指引。


因此,

在現實生活中採取行動來回應夢境,

就是在回應我們真正的嚮往、需求與夢想,

也就決定了接下來的人生走向。



關於夢的二三事 系列之一

📖《改變人生的100個夢境


2020年6月1日 星期一

職業倦怠

 





🐨職業倦怠,是課堂中常見的主題。


學生時代,我們兢兢業業,為了讓生涯有更多選擇。

出社會後,我們繼續兢兢業業,努力站穩腳步尋找一席之地。

直到我們成為前輩、督導、主管、資深專業人員,卻也不知不覺陷入停滯,
憂喜參半地迎接這種「大致底定」的感覺。

確實有一些更有趣、更有挑戰性的事物,在我們眼角餘光處閃耀著。

但我們告訴自己,那屬於「有創意、有才華」的人,
然後默默留守熟悉的崗位。

或者我們對自己喊話,
要更上一層樓,要追求更多知識、更多證照,甚至更高的學歷。

卻拿不出相對的熱忱,找不到前進的動力。


/
因為內在小孩不配合。

因為內在小孩的需要的是培育,而不是培訓。


/
培訓,是精神上的仰臥起坐,出自紀律。

內在小孩頂多消極配合,往往了無生趣眼神黯淡靈魂出竅。


培育,是無條件的關懷,出自於愛。

我們寫晨間隨筆,聆聽內在小孩的心聲,
和他一起宣示自己的好惡、期待、認同與夢想。

我們進行藝術之約,陪伴內在小孩在生活中冒險,
和他一起在過程中敞開心胸,接收來自各種源頭的指引。

我們跳螺旋舞,釋放滯留在情緒糾結裡的能量,
和他一起鬆開文化與創傷的枷鎖,日漸回復原有的天性。


日積月累的陪伴關懷,
讓我們逐漸發現內心真正喜歡的穿搭、擺設、嗜好……

雖然無法讓生命瞬間煥然一新,
但可以為單調重複的生活注入新元素,
讓停滯的能量開始轉動,重拾活力。


/
探索的足跡也許瑣碎,一時之間看不到章法,
但繼續走下去,就會找到出路:

「我要學跳舞!」「我要寫小說!」「我要學烏克麗麗!」

因為我們猛然想起,
我們曾經羨慕隔壁同學想學跳舞就學跳舞、
崇拜某個作家寫出深刻動人的小說、
嫉妒親戚小孩彈得一手好鋼琴……。


/
錯過的學習機會無法回頭,
但長大成人的我們,可以練習當自己的好父母,耐心培育自己。

隨著時間遞嬗,
對自己小小的投資,總有一天會累積成大大的不同,

讓自己成為那個「有創意、有才華」的人,
不再陷入羨妒他人、看輕自己的情緒輪迴。



增能三寶 ✨系列之四

📖 《創作,是心靈療癒的旅程

📖 《螺旋舞:打開身體的結,找回快樂的你》


2020年4月24日 星期五

螺旋舞

 




☘️螺旋舞要怎麼開始?

想像身體中間有一條垂直線穿過,作為律動的軸心。

轉動脖子,向左畫個小圓,再順勢向右,也畫個一樣的圓,合起來就變成一個無限大的符號∞。

同樣地,也可以用肩膀、手肘、腰臀……輕鬆畫一個∞。

從頭到腳,自然地畫∞,順勢擺動,不知不覺,我們已經在跳舞了。


☘️有特定的舞步嗎?

不需要去記任何舞步,讓身體自由發揮。大多數的時候,我們慣用大腦指揮身體;螺旋舞的時候,我們刻意練習傾聽身體。

我們感受痠痛、疲憊、卡卡的點,為它們停留,或者多繞幾圈。

愛必然包含傾聽。

我們在螺旋中鬆開糾結,聆聽細微的聲響,啪啪啪,像彈開繃緊的橡皮筋,感受一股暖流在身體裡恢復自由。


☘️需要空出多少時間?


不需要等待一個完整的時段,不需要逼自己擠出一段完整的時間,隨時隨地都可以小小螺旋一下:

打電腦眼花、燒水煎蛋、排隊等候的時候……有時只需一首歌的時間,就可以讓身心減壓。

當然,如果能給自己更充分的時間,
放下瑣事,調好光線,挑一張專輯,
跟隨音樂,跟隨身體,來一場只屬於自己的螺旋舞,
在螺旋律動中與身體親密對話,
我們將更親近自己的內在天性,
意想不到的靈感,也隨之而來。

能量不假外求,只是滯留,在身體的糾結裡,等待釋放。


☘️對稱畫∞
☘️傾聽身體
☘️少量多餐



增能三寶 ✨系列之三

📖 《螺旋舞:打開身體的結,找回快樂的你》


2020年3月22日 星期日

藝術之約

 




🍄藝術之約一定要很「藝術」?


每天的生活圍繞著工作和家庭打轉,
很少有機會停下來問問內在小孩:
「這個假日你想去哪裡?想做什麼?」
甚至完全忘了他的存在。

藝術之約,
是我們和內在小孩一週一次的約會。

之所以稱為「藝術」之約,只是在提醒我們,每個人的內在小孩都是「藝術家」,都喜歡玩耍,也需要玩耍,否則槁木死灰了無生趣。

因此,藝術之約不等同於參觀美術館,也不等同於「非日常」的藝術活動,

有時,看似「日常」的出門散步、瀏覽櫥窗甚至在家烹飪,也能讓內在小孩得到滋養。

重要的是,不帶目的性,單純享受過程的冒險和樂趣。


🍄想不出點子怎麼辦?


列出自己曾經很喜歡,卻因為種種原因擱置很久的活動。

拼圖?手作?爬山?逛花市?溜滑板?
還記得當時的感覺嗎?找個時間回味一下吧!

想像自己還可以再活一次,你想過什麼樣不同的職業人生?

畫家?舞者?花藝師?潛水員?巫師?
那是什麼樣的生活?一、兩個小時也好,試著接觸看看、體驗看看吧!

不需要花大錢,重要的是花「時間」,
陪伴內在小孩來場小小冒險。


🍄可以攜伴同行嗎?

藝術之約最好獨自進行,以避免他人打擾或是掃興。

如果攜伴同行,
我們可能為了迎合對方的喜好,要求內在小孩妥協;
或是為了照顧對方的需求,忽略內在小孩的感受。

但是,若有伴不但不掃興,還能增添過程的冒險與樂趣,
說真的,冒險一試又何妨呢?


🍄結果不如預期怎麼辦?

人生即是一場藝術之約。

「結果」本來就不可預期,投入「過程」才有收穫。

重要的是,
我們稍稍跨出舒適圈探了個險,我們也試著聆聽內在小孩的感受,
在經驗中更了解自己的好惡和需求,然後調整方向,安排下一個藝術之約~🌸


🍄一個人
🍄純玩樂
🍄小冒險


增能三寶 ✨系列之二

📖 《創作,是心靈療癒的旅程


2020年3月16日 星期一

晨間隨筆

 




晨間隨筆就是自由書寫嗎?


晨間隨筆和自由書寫很像,
只要一支筆、一張紙就可以開始,想到什麼寫什麼,不篩選、不評價、不刪改、不編輯內容。

不同的地方在於,
晨間隨筆每天都「翻開新的一頁」,不朗誦、不重讀、也不給別人看。

更重要的是,要固定時間,每天早晨設法挪出15分鐘快速書寫。


為何最好在早晨書寫?


一方面,
趁著理性腦尚未完全清醒,寫下腦海裡閃過的所有字句,
好避開早已自動化篩選、評價、刪改、編輯的慣性。

另一方面,
養成每天醒來,「先花15分鐘關心自己」的新習慣,定時定量、活在當下。


愛自己需要刻意練習



「愛自己」說起來很簡單,外在世界的紛紛擾擾,卻常讓我們忘了,自己也有個人需求、渴望,甚至是夢想。

透過晨間隨筆,

我們每天先問候內在小孩、紀錄稍縱即逝的夢境;

我們每天先抒發阻礙行動的負面情緒、探索自己對人事物的偏好;

我們每天先肯定自己的小小進步,甚至為自己大膽許願。

日積月累的關懷,將喚醒沉睡的夢想,
引領我們一步一步,成為更喜歡的自己。


早上寫
速速寫
不回頭



增能三寶 系列之一